中华民族发展史

创建时间:2024-07-08 14:25

前言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祖国的伟大精神。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中华民族”最早是梁启超在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大融合的过程。



中国的民族的四次大融合构筑了中华民族史。

图片

 

第一次——周到两汉

周朝分封了数百个诸侯国,几乎每个诸侯国都是一个民族。在春秋时期的不断兼并中,战国时期形成了战国七雄。任何国家的形成都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秦至汉是民族融合的第一阶段,中原、关中、江南地区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民族的孕育期,是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根据传说和考古发掘,从炎黄到姚、舜、禹,黄河中游的炎黄部落不断碰撞融合,结盟东进,打败了以泰山为中心的太昊、少昊集团,建立大联盟指挥黄河流域部落,击败江汉流域苗夷,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所以,我们说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腹地。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原地区的 "华夷 "逐渐走向融合,内迁的外族也被华夏民族吸收融合。在中原一带,齐鲁吞并诸夷,秦主西戎,楚征服并统一诸夷,边疆地区的民族融合和兼并速度也在加快。然而,经过激烈的兼并、分裂、吸收、统一,战国时期中国封建诸侯国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和夹在它们中间的几个小国。秦、楚本为 "蛮夷",虽同为 "诸夏 "或 "中国",但与周边民族有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区域的局部统一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舞台。

 

总之,在这一时期,中原及其周边民族不断团结、融合、壮大,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以来,通过迁徙、聚合、民族战争等方式,与周边民族频繁碰撞、交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融入了许多非华夏族的氏族部落。这样,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民族融合就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特征。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 "一词常被用来区分中原地区的民族和周边民族(即蛮族部落),但实际上,华夏族并不都属于中原之旅。夏、商、周民族早期形成后,犹如汹涌澎湃的长江东流,同化了千百条河流,融合成一个庞大的民族群体。在周代,既有夏、商、周三族共尊黄帝为祖先的 "华夏族",也有被华夏同化的戎、史、夷人。

图片

 

第二次——两汉到三国

三国时期,由于中原战乱,人口锐减,曹魏内迁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到中原(估计占中原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包括匈奴(南匈奴投降东汉,北匈奴远遁西域)、鲜卑等、 其中,匈奴最终灭亡了西晋王朝;蜀国也将不少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到其境内,即原来地广人稀的南部地区。

 

西晋短暂统一后,又陷入分裂。在中国北方,五胡乱华,前后共有十六个大国。五个少数民族争夺中原。后来,两次统一华北的,也是汉化和奉行汉文化的两个少数民族的人:前秦的苻坚(他是少数民族,是一个氏族)和北魏的拓跋氏(拓跋氏的另一个分支到了今天的西藏青海地区,最终形成了藏族)。这两个少数民族通过汉化(即与中原先进的汉族文化同化)统一了中国北方。中国南方由南渡的东晋王朝统治,大量北方人(约占人口的八分之一)涌入中国南方,促进了中国南方的发展。

 

统一中国的隋唐时期,其统一者也是汉化的少数民族,如李唐是西域沙陀人的后裔。此时,中国形成了另一种民族融合,匈奴等民族被汉族同化。汉的含义也不再是汉朝时期的汉,而是包括了匈奴等少数民族,他们退出了历史舞台。

东汉末年以来,由于政治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又经历了三国、西晋的短暂统一,再到东晋十六国并立、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这三百年间,政权分裂,战乱频繁,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漩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关系密切的各民族,在中原政治舞台上出现后,突然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一散一合。许多建立了政权的民族与汉族融合。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民族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和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也就是说,汉族的一部分流向了周边,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则流向了内地。

图片

 

第三次——唐末到五代十国

中国再次分裂,此时,几个少数民族统治着中国北方。

 

中国进入了另一个民族融合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统治淮南地区的宋朝,其民族是唐朝大融合后的汉族;辽朝包括原本居住在国内的汉族,人口可能占多数,还有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可能还有高丽人。西夏是由西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唐宋时期居住在西夏的汉族人组成的。

 

以上三个国家,除宋朝原为汉族国家外,经过西夏、辽、金(后取代辽)200 多年的统治,都不同程度地汉化,采用了汉族文化。

图片

 

第四次——忽必烈统一中国

中国经历了全国民族大融合。蒙古人为了吸收汉文化和保留自己的文化而奋斗了90多年,中国中南部地区的蒙古人都被汉化了,除了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区的蒙古人,他们没有被同化。元朝因滥发钞票引发通货膨胀,引发民众起义后,上层蒙古诸侯被明朝驱逐回沙漠以北。

元代是中国民族融合形成的重要时期。明清两代延续了元朝在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融合进程。元朝以后,整个中国统一在今天中国的大范围内,中华民族大致形成。此时的汉族包括被同化的蒙古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元朝时期,少数民族蒙古人统治着中国,最终被汉族同化,但上层王子除外,他们采用了汉族文化,在文化上与汉族人相同。清末,中华文化遭遇了西方强大文化前所未有的入侵,中华文化奋起反抗,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中国人的觉醒是建立在中国各民族几千年融合形成的中华文化之上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认同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之上的。

图片

 

总结

从现代视角来看,“中华民族”一词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同时,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

“中华民族”彰显了国人的自豪,彰显了文化的自信,既尊重了祖先,也尊重了中国文化。从古代汉人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56个民族百花齐放,中华民族正以豪迈的姿态,阔步向前。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